「那絕對不是完美雕刻的聖母,透過物件的歷史故事與建築設計,使人們進入這棟建築物的時候,都無法忽略這份光彩。」—范裘利《向拉斯維加斯學習》
物件的故事與建築設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。聖母像是屬於西方人,那麼屬於台灣人的物件及歷史故事是什麼呢?土地公是和我們最貼近的守護,往往與季節元素和在地活動緊密連結,並在未知旅途中伴隨老樹成為居民與旅客的休憩點。但是隨著農業社會的轉型,許多土地的用途、土地公廟的所在環境因為人們的便利而被迫改變。
基地位於桃園大溪頭寮,是山谷兩側的中點,因此前來基地土地公廟祭祀的人們來自四面八方,直到民國 56 年水利會決定擴大基地舊有的蓄水池,地勢改變之下,不僅將土地公廟孤立於水池中,還使得在地的經濟作物(茶葉)無法繼續耕作,導致人口外移。
如今頭寮逐漸汰換成新的居民與旅客,卻不曾中斷與舊有土地公廟的連結。我透過基地的觀察,發現隱藏在土地公背後的建築本質。因此我想利用這份本質,找出現今基地與過去脈絡重疊的在地特色,並結合過去與現在的社交特性,來更新那段被丟失的光景,使圍繞在當地土地公的文化與故事可以傳承下去。